梁园区“雏雁培育”工程选育村级后备干部
记者 单保良 通讯员 石宏远 商丘网——商丘日报 2020-12-15 02:39
今年以来,梁园区创新实施“雏雁培育”工程,走好选人、育人、用人“三步棋”,常态化储备村级后备干部970人,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有生力量。
坚持标准“选人”。工作中,突出政治标准,打破身份、行业、地域等界限,重点从退伍军人、回乡大学毕业生、务工返乡创业人员、农村致富带头人、优秀青年等群体中,把那些政治素质好、热心公益事业,能带领群众致富,干部群众认可,年龄在18至45周岁的同志选拔出来。为保证公开透明,坚持“三推三选一公示”(“三推”即个人自荐、群众推荐和组织举荐相结合,“三选”即“村级测评初选、乡级考察遴选、区级联审筛选”,“一公示”即最终选拔结果在乡镇、街道公示,接受群众监督),为每个村(社区)确定3名至5名后备干部。
提升素质“育人”。坚持“缺什么补什么、用什么学什么”,区、乡、村三级互动,整合党校、培训基地、“村级夜校”等资源,采取灵活选择时间、灵活设置课程、灵活配备师资、灵活授课地点“四灵活”的方式,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、乡村振兴政策和实用技术等集中培训,帮助他们开眼界、长知识、增才干。截至目前,已举办培训班16期,培训3000余人次。落实包村干部、驻村队员、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与后备干部“一对一”结对帮带机制,通过教授方法、传授经验、交流思想等,帮助后备干部成长进步。同时,通过设岗定责、挂职锻炼,让后备干部参与基层党建、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集体经济发展、基层治理等重点难点工作,给他们压担子、派任务,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历练成长。
精准识别“用人”。按照“一人一档、一乡一册、一区一库”的总体布局,建立后备干部档案信息库和工作台账。按照能进能出、动态调整的原则,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和考察评议结果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,及时调整补充,确保后备干部数量相对稳定。坚持备用结合,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出现空缺时,优先从后备干部中推荐人选进行补充,让想干事的有机会、能干事的有舞台,激发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。先后有10名表现突出的党员后备干部,补选为党支部委员;在今年18个试点村和5个试点社区的党组织换届选举中,有23名后备干部进入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,其中1名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。
推动高质量发展,关键在人,在选人、育人、用人方面,梁园区坚持德能兼备,不拘一格,以优良的人才队伍建设,助力即将全面推进的乡村振兴,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再谱新篇。
编辑: 田戈 责任编辑:李瑾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