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球与体育文化
宋立民 商丘网——京九晚报 2021-01-14 15:00
商丘网消息:日前,由商丘市教育体育局、商丘市老年体协、商丘市乒乓球协会主办的商丘市首届“乒乓之星”争霸赛落下帷幕,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幕式,商丘市各县(区)与安徽砀山等地80多位乒坛骁将参加了比赛。
作为资深乒友,笔者1972年带着球拍从商丘参军,迄今已经整整50个年头。50年间,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比赛至少有4位数,发表的球评也足有20万字。直到如今,笔者还坚持每周两次打球,身体保持康健。可以说,国球带来的益处,我几乎无法清点。
去年暑假,在大商新玛特商场球馆,老球友许主任就拿出了文件,告诉笔者有关部门已经下文,要搞这次争霸赛,我说上阵怕是不行了,但是如果高校放假,一定回老家观战。
家乡的国球赛让笔者不无联想。
首先,为什么说乒乓球是“国球”?简言之,乒乓球的魅力就是中国哲学的魅力:讲究快、准、狠、变、转、稳,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——球理充满了《道德经》的智慧。而这个依靠“悟性”而不是逻辑性取胜的运动,恰恰体现出东方哲学的“顿悟”“直觉”“体验”特色。因此说是“国球”,恰如其分也!同时,乒乓球又是一种智慧体操——这也与“悟性”直接相关——是以手为主的肢体演绎出来的思维线路图。相比于足球、篮球、橄榄球、手球,冰球,水球……此球绝少身体接触,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刀光剑影的心理接触。
其次,国球的“东方不败”是从何时开始的?正如一位评论员说的:只要乒乓球还是用手打而不是用脚踢,中国的统治地位暂时没有谁能够撼动。准确地说,中国乒乓球占据世界乒坛的前列,是从60年前的1961年。该年4月,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。这是12岁的新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大赛,第一次面朝全世界亮相。彼时日本人发明了秘密武器“弧圈球”,专门对付中国人。我乒协专人去侦察,收集资料,几位老队员主动放弃参赛,为主力队员作陪练。最后,我国以近台快攻击败日本,夺得男团冠军。接着又囊括了男子单打前3名和女子单打冠军。此后“乒乓热”席卷华夏,几乎中小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块球拍,抢占水泥球台成了孩子们的乐事。“乒乓球人口”国际领先至今。作为60年的纪念,争霸赛适逢其时。
再次,“民间体育”的意义。去年10月,作为全国第一个把中考体育分值提升到100分的省份,云南召开音体美听证会,对细则作出了说明。而去年3月到年底,7个月之内,就劳动、艺术与体育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和教育部发了3个文件并两次新闻发布,重视程度史无前例。究其原因,是从小学到大学,“除了读书啥也不做”的孩子与日俱增。中小学只要逢站立的集体活动,半小时一过便有孩子晕倒。大学体育课绝不敢再跑3000米。当年说“考不上大学就去打工”,如今,很可能相当一部分孩子的体质是胜任不了“打工族”的。所以,2020年“体美”改革,正是在匡正“体育无用”“艺术陪衬”的历史偏颇,让考试正确发挥“指挥棒作用”。而乒乓球恰恰是最为简便易行而立竿见影的群体活动,亟待普及推广。
最后,国球在商丘文化古城的文化地位。作为先商封地、庄周故里、孔子故里、侯才子故里、应天书院所在地……商丘的文化影响可以说源远流长而名震四方。而在孔子的“六艺”里,乐是音乐,射是射箭,御是驾车,就是说,至少一半科目是体育音乐。作为文化古城,赓续与镀亮我传统文化乃题中应有之意。如何以国球为契机,发展古城的体育、增强人民体质,应该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实用课题。
编辑: 田戈 责任编辑:李瑾瑜